【概要描述】 杉杉股份亦较为乐观,其在中报中援引GGII的数据称“下半年负极材料价格环比上升可能超过1
杉杉股份亦较为乐观,其在中报中援引GGII的数据称“下半年负极材料价格环比上升可能超过10%”。对此,杉杉股份董事会秘书办公室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以投资者身份电话咨询时表示,这个数据是行业的预测结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行业价格确实出现了企稳的现象”。
“量增价跌、盈利阶段性承压”,这基本上是上半年负极材料行业的普遍现象◆◆★★■◆。杉杉股份中报显示,上半年负极材料行业需求仍保持稳定增长■★,但锂电池材料产业链整体仍处于阶段性产能过剩阶段★■◆■★,市场竞争激烈◆◆■★■,负极材料价格持续承压,行业进入加速洗牌阶段。因此,杉杉股份虽然上半年负极材料实现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但其归母净利润却同比大幅下降98.27%◆■◆■■★,原因即是“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受行业景气度影响,产品价格同比下滑”★★◆■。
“截至6月底★◆■,我们已投产的负极材料产能为49★★◆◆■◆.5万吨/年,上半年产能的利用率约为85%★★。”贝特瑞的工作人员表示■■◆■★,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估计◆■★◆◆■,2024年负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45%,市场份额将向头部企业集中,“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市场开发,继续提升产能利用率”。
重点关注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主要包括公私募基金、社保基金、证券公司、创司等等),以及华南区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
而璞泰来(603659.SH)此前在8月19日发布的半年度报告也显示,虽然上半年该公司的负极材料业务收入和销量同比有所减少★■■■★◆,但情况较2023年下半年已有所好转,并预计下半年负极材料业务将逐步实现盈利改善和回升。
“严格来说,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和硅基负极这三种材料在负极材料领域各有优势,并非简单的递进关系,而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贝特瑞的工作人员表示◆◆■■■,贝特瑞在上述三种产品上均有布局■★■★,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其中硅基负极材料早已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也是业内为数不多具备产业化能力的负极厂家。
作为行业龙头,贝特瑞当然不会缺席这一新技术■◆★◆。中报显示,在先进负极材料领域,贝特瑞是国内最早量产硅基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出货量行业领先,其中硅碳负极材料已经开发至第五代产品,比容量在2000Ah/g(即每克电池材料在一小时内可以提供的电量)以上;硅氧负极材料已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的技术开发和量产工作,比容量达到1500Ah/g以上。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应对未来的客户需求■◆◆◆,提升公司的市场份额及综合竞争力,我们正加快全球化战略布局★■★◆◆★。★■◆”上述贝特瑞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称■◆,印尼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已在8月初投产。目前★★■■★,他们公司在国内已形成了覆盖华南、华东◆★■★★■、华北、中西部地区等境内主要新能源产业集群区域的产能布局;在国外■■◆★★■,将积极推进印尼二期、摩洛哥正负极材料项目等海外基地建设,完善海外布局■★。
贝特瑞的主营包括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以及先进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负极材料出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位置。中报显示,贝特瑞上半年的出货量超过20万吨,相比去年同期的17万吨,增长了18.96%◆★◆■。
中报显示,上半年杉杉股份的硅基负极产品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持续获得海内外客户认可◆■■,已实现批量供应◆★◆。其中■■★■,硅氧产品已批量供应海外头部客户★◆■★,并实现装车,同时攻克了二代硅氧低温循环难题★★◆★◆,相关产品已导入海外头部电动工具企业;硅碳产品不断迭代,新一代硅碳产品在头部客户测试中保持领先,相关核心技术已获得美国、日本的专利授权★◆。
展望下半年负极材料的价格走向,璞泰来表示:“伴随生产工艺和产品制造成本的不断优化和改善、消费电子市场景气提升◆★◆◆、硅碳负极新品在消费电子领域批量应用,2024年下半年公司负极材料业务预计将逐步实现盈利改善和回升。■◆◆◆”
杉杉股份亦在巩固国内产能的基础上展开海外市场布局。据中报介绍,为满足海外市场需求,提升海外市场份额◆■■,杉杉股份规划在芬兰建设10万吨负极产能★■◆■■,目前处于办理前期手续阶段。
提高研发投入,其目标往往是通过产品的技术迭代和更新来推动业务的拓展■◆◆◆★■。公开信息显示,负极材料主要有人造石墨负极★■◆■◆、天然石墨负极★■★■◆◆、硅基负极三种类型,目前虽然以石墨负极为主流★◆■◆★◆,但由于硅基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可以达到传统石墨材料的10倍以上,其前景备受业内咨询机构的高度看好。比如东莞证券研究员黄秀瑜在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中指出,硅基负极是未来最有可能大规模应用的新型负极材料,其应用正在成为电池性能差异化的必争之地。
■■“目前硅基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硅碳负极和硅氧负极两大主流技术路线,虽然它们和石墨负极材料不存在完全替代的关系★★★■◆◆,但确实是负极材料这个领域相当新的一个技术。■■◆■”上述杉杉股份董事会秘书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
贝特瑞则在中报中强调■■■,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和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负极材料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开源证券分析师诸海滨7月底发布的研究报告,2023年贝特瑞和杉杉股份分别以22.74%和16.83%的市场份额稳居冠、亚军位置,璞泰来旗下的江西紫宸则以9.06%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三位。上述三家企业占据了负极材料行业将近50%的市场份额★★■◆◆★,其动向基本代表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环比好转的并不仅仅是璞泰来。分季度来看,贝特瑞和杉杉股份第二季度业绩均明显好于第一季度★★■。其中★■◆◆■,贝特瑞二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2.74亿元,比一季度的2.18亿元增长了25★★◆■.62%;杉杉股份则明确表示,受益于下游需求环比提升和公司降本增效举措落实★◆★,第二季度公司负极材料订单饱满★◆,销量环比大幅提升,净利润亦环比改善显著。
实力略低一档的璞泰来,上半年更是出现了负极材料业务收入和销量同比均减少的境况■◆■。但璞泰来在中报中表示★★,整体而言◆■◆,上半年负极材料的业务情况较2023年下半年已有所好转,库存规模和生产成本情况已较年初有显著改善。
自比亚迪6月份的负极材料招标价格出现上涨后★★,负极材料行业的拐点是否来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8月30日,随着负极材料两大龙头企业贝特瑞(835185.BJ)、杉杉股份(600884■◆★■■★.SH)双双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上述问题的答案已逐渐清晰★◆◆■。
除了拼出海,负极材料行业也在拼科研。虽然上半年业绩仍处于低谷期★■■◆★,但杉杉股份和贝特瑞仍保持了较高的研发投入★■◆■■★,其中贝特瑞上半年研发费用3★★◆◆.15亿元,在营收中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06个百分点,达4.47%;杉杉股份上半年研发费用5.26亿元◆◆,同比更是提高了41★■■◆★★.64%。
中报显示,贝特瑞上半年负极材料实现出货量超过20万吨,同比增长18.96%,截至6月底,其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49★★◆.5万吨/年◆★■★◆;杉杉股份上半年负极材料实现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因受益于下游需求环比提升等因素,其第二季度负极材料订单饱满■■★◆★■,销量环比大幅提升,净利润亦环比改善显著。
此前的8月22日,璞泰来在接受多家投资机构调研时亦披露了其海外项目的布局情况:旗下的瑞典紫宸年产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目前已开展前期设计和规划工作,正在着手准备项目实施主体的登记设立工作■◆■;为满足公司下游客户的产能配套要求■■■,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形成一期5万吨产能。
“贝特瑞的硅基负极产品已应用在消费领域■◆■■。我们看好硅基负极在电池上的应用◆■★◆★■,包括固态电池目前也是匹配硅基负极的。随着硅技术的突破,未来在动力电池上的占比会进一步提高。”该名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
在国内稳居第一把交椅后,贝特瑞把市场开发的目光投向了海外■■。中报显示,上半年,贝特瑞正加速建设印尼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增资建设印尼年产8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并启动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但记者留意到,贝特瑞去年上半年17万吨的出货量,对应的收入为63.27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出货20万吨的收入仅为51.79亿元★★◆■◆,在销量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收入减少的背离现象。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虽然只占锂电池总成本的15%左右★◆,但却对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等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从市场份额来看,负极材料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前三名企业多年来并没有发生变化。
“并非只有我们一家去海外建厂,其实是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都在往海外扩建。”杉杉股份董事会秘书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目前已经比较高,相比之下,海外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明显偏低★★◆★★◆,预计未来会有一个大幅提升的过程。为了配套下游产业链,电池材料企业在海外进行战略布局已是必然。
“2024年上半年,全球锂电材料市场规模整体上是保持增长态势的◆★◆◆■◆。◆★◆★★■”8月30日,贝特瑞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由于受到下游市场增速放缓★◆★■、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产品销售价格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所以材料企业的盈利空间遭遇了阶段性压力。鑫椤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产量为96★◆★.7万吨◆◆■■,同比增长约29%■◆,其中★■■★◆★,中国产量95◆◆◆.2万吨,中国负极材料市占率再创历史新高■◆■★◆■,达到98◆■★.4%■■◆★★■。
为进一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并积极抓住硅基负极市场需求放量机遇■★★,杉杉股份已领先布局宁波4万吨一体化硅基负极产能基地★★★,其中一期产能建设中,预计2024年年底投试产★■。
上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称,上半年贝特瑞的硅基负极材料市占率在70%左右,出货量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天工机床制造(长兴)有限公司